文明交通、畅通出行与每一位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我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志愿服务、创城活动工作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认为我区文明交通水平在区委区政府的关怀下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突出问题,亟待优化解决:
1、墨城路(原烟青路)等部分路段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情况较为突出。墨城路部分路段(桃源河二路至青威路)并未施划专门的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大量集中在靠右车道与机动车混行,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行驶至路口处最右车道往往是右转专用道,大量非机动车停靠在路口等待信号,影响了右转机动车正常行驶,降低了通行效率。
2、部分路段车道施划不合理。以蓝鳌路古城段西向东方向营流路红绿灯至裕华街红绿灯为例,350米左右的道路先为三车道再成两车道又成三车道,司机被迫频繁变道,经常引发交通事故。此类道路施划在青威路以北的石林路、华山路等工业区更是比比皆是。
3、公交车通行条件有待提高。我区市区干道鹤山路、蓝鳌路大路口公交站点有多路公交车停靠。高峰时段道路拥挤,公交车进站后再上路只能靠强行变道进入主路。以鹤山路东向西方向当代妇产医院站为例,此站点距鹤山路、墨城路路口约300米,早晚高峰时段道路拥堵,公交车出站后只能沿着最右侧右拐车道直行到路口处再找机会强行并入直行车道。店子山二路北向南方向只有一条直行道通过蓝鳌路路口,高峰时段排队等红绿灯的车辆非常密集。公交车开出古玩城站后,只能占用非机动车道向南行驶再伺机插入直行车道通过路口。这种被迫加塞行为经常引发路怒,也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区道路建设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城市核心建成区试点设置快慢交通分行示范区。墨城路、鹤山路路段在建设过程中已经在人行道内设置了单独的非机动车专用道。济南等地已进行此类实践,效果良好。建议在有条件路段设置快慢交通分行示范区,清理整修非机动车道,引导非机动车走专用道,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率,提升通行效率。
2、建议有关部门实地调研、认真听取百姓呼声,合理施划车道。如蓝鳌路古城段西向东完全有条件取消非机动车道,引导非机动车走现成的辅路。建议在有条件的路段将非机动车道统一设置为略宽于一辆机动车的宽度,这样既可以节约路面多划车道提升机动车通行效率,也留有足够的空间保证非机动车超车行驶,还可以防止非机动车道成为机动车非法停车场。
3、建议我区实施公交优先交通策略。建议公交公司通过座谈或问卷等方式将公交车司机在行驶中的难点、堵点路段梳理出来,形成初步的通行建议与交警部门共同探讨,在交通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优化公交车通行条件,提升公共交通通行效率。